新闻资讯
时间:2023-09-04 13:26:21
购买力平价:比较不同国家的国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购买力平价(PPP)的概念是一种用于对不同国家的国民收入和生活水平进行多边比较的工具。购买力是通过一篮子特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来衡量的。因此,考虑到两国的价格水平,两国之间的平价意味着一个国家的货币单位将购买另一个国家的同一篮子商品和服务。
购买力平价比率衡量两个国家之间对等条件的偏差,代表一个国家的单个单位货币可以购买的一揽子商品和服务的总数。
这一概念起源于16个世纪,是由瑞典经济学家开发的古斯塔夫·卡塞尔 在1918年的概念是基于“一价定律”,其中指出,类似货物的费用在不同的市场一样,当价格表示相同的货币(假设没有交易成本或贸易壁垒)。
有人可能会争辩说,市场汇率可以衡量偏离 PPP 的程度。然而,两国之间的汇率通常由贸易商品、服务和资产的供需力量决定;不考虑非贸易商品的价格,导致比较生活水平时不准确。
一个例子将使上述内容更清楚。假设美元相当于60个卢比($ 1=? 60)。一个美国人访问印度并前往市场。她用120卢比买了 10 个纸杯蛋糕,并说:“这里的纸杯蛋糕更便宜!” 在美国,她花3 美元买了 10 个类似的纸杯蛋糕。现在,3美元=180卢比,这意味着在印度有 15 个纸杯蛋糕!因此,兑换纸杯蛋糕的购买力平价比率为 3美元=120卢比,即 1美元=40卢比。
然而,由于纸杯蛋糕不进行交易,市场汇率不包含它们在印度“更便宜”的事实。同样,所有非贸易商品在两国的市场汇率中都没有体现。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普遍认为官方汇率会低估发展中国家的生活水平。
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倾向于实现生产要素,即单位劳动力成本普遍较低,这导致非贸易商品大多更便宜(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等对价格差异提供了不同的解释贸易商品和非贸易商品之间)。随着一个国家的发展,人们普遍认为会交易更多的商品,购买力平价汇率与市场汇率之间的差距会缩小。
购买力平价比率有助于对不同国家的生活水平进行更有意义的比较。
全球通胀率的巨大差异使得无法准确比较和衡量经济体的相对产出及其生活水平。基于 PPP 的变量是实数,因此可以进行比较。下图显示了基于最新估计的名义 GDP 与基于 PPP 的 GDP 之间的差异。
PPP 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和私人机构进行的分析中受到青睐,因为它们在短期内不会出现重大波动。从长远来看,购买力平价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预计汇率将朝着哪个方向移动。
构建 PPP 比率的一般方法是取两国普通公民消费的一揽子商品和服务可比的一揽子商品和服务,并取两国价格的加权平均数(权重代表每项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份额)支出)。价格比率将是购买力平价汇率。
巨无霸指数和肯德基指数等指数分别使用一个巨无霸汉堡和一桶12-15只鸡肉的价格来比较各国的生活水平。这些是适度标准化的产品,包括当地经济中广泛部门的投入成本,因此适合进行比较。
尽管它被广泛使用,但由于以下原因,购买力平价比率可能并不总是反映国家的实际生活水平: